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线粒体遗传病和线粒体相关疾病的临床表征涉及到中医病证多个方面,目前基于病证结合线粒体疾病中医证候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分析线粒体疾病临床表征,从中医角度分析其所属证候特征并探讨其分布规律,认为线粒体疾病的临床表征,以中医气虚为主,涉及到五脏、气血以及经络病证的相关证候。  相似文献   
2.
<正>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可调控基因表达且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由约22个核苷酸构成。1993年,miRNA在秀丽隐杆线虫内首次被发现,至今已发现的miRNA超过1 000种。作为一种新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不完全配对,对mRNA进行切割或抑制翻译,促进mRNA降解或抑制  相似文献   
3.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与肾脏均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涉及心、肾两脏,由心及肾,或由肾及心,或心肾同病,故治疗时应两者兼顾。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并未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获益较差。相比之下,中医学从"心肾相关"理论认识心肾同病历史悠久,相关方剂的治疗作用不仅被研究证实,更能在临床上取效。因此,从传统"心肾相关"思路探讨心肾综合征(尤其是Ⅰ型和Ⅱ型)的证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慢性病,也是引发心脑血管风险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常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肥胖和血脂紊乱等并存,统称为心脏代谢综合征。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IR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微小RNA-210(miR-210)有两个变体,即miR-210-3p和miR-210-5p。miR-210-3p是整合到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上的导链,而miR-210-5p是无活性的过渡链。一般说的miR-210即是指miR-210-3p[1]。近年来发现miR-210与缺血后损伤修复密切相关。中药通过调节miR-210能促进心肌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2,3]。因此,笔者就miR-210参与心肌缺血损伤修复及中药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7.
《伤寒论》为中医学经典著作。然而,《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且其条文极为精炼,给后世医家理解带来了许多困惑与迷茫。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中西医结合理念在伤寒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衍生出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中医学中气主要富含功能之义,作为物质属性的气,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从线粒体和气的起源、功能、病机和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和气来源相似,共为构成人体的微小物质;其次线粒体和气的功能相类似,同时线粒体和气机失调时生命体征表现出类似或者同样的反应。研究推测气的物质属性是线粒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方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肾虚血瘀证大鼠缺血心肌病理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2只。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加注射氢化可的松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肾虚血瘀证模型。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滋肾活血方药液21.6、10.8、5.4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纯净水,连续灌胃7日。取大鼠心脏,采用光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肿胀变形,肌纤维间距增宽,组织疏松水肿,心肌间质血管扩张,较多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明显肿胀变性坏死,核溶解,部分核消失;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心内膜血管肿胀变性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心外膜组织结构破坏并增生,血管肿胀变性坏死,较多炎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滋肾活血方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损伤减轻,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受损范围逐渐局限。结论滋肾活血方可以减轻肾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缺血心肌病理形态学损伤,调节心肌功能,达到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肾虚血瘀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指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国家鼓励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两种医学理论,探索、研究及治疗疾病。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医学科学发展。1中西医结合的政策支持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3 500年的历史;西洋医学自明末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